首页  >  新闻发布  >  人物·文化 > 正文
【科技创新主力军】王永庆:逐梦海天的首席专家

文章来源: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:2025-04-16

在沈阳“盛京八景”之一塔湾夕照旁边,坐落着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(以下简称沈阳所)。沈阳所成立于1961年,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,主要从事战斗机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。先后承担歼-8、歼-11、歼-15、歼-35和无人机等五大系列共40余个航空武器装备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,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的多个第一,被誉为“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、航空英才的摇篮”。沈阳所从创立之初就肩负起航空救国、航空报国的使命任务,每一步发展都与党和国家的需要、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。作为沈阳所第五任总设计师、首席专家,王永庆带领科研团队传承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,延续前辈们的奋斗足迹,研制新战机,续写海天新传奇。

在我国航空装备发展进程中,舰载机的研制是极具挑战性的关键环节。王永庆及团队在这片未知领域披荆斩棘。舰载机与陆基飞机差异巨大,航母甲板的特殊环境对飞机的各项性能提出严苛要求,且当时我国既无经验可循,也无现成技术可借鉴。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,而是集智攻关,全面突破高增升气动布局、着舰轨迹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,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舰载机研发流程,建立起完整的技术体系。

2012年,歼-15成功在辽宁舰着舰。此后,中国“飞鲨”战力升级、亮剑大洋,在实战化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,有力捍卫祖国海疆。作为“飞鲨”背后的设计研究者,王永庆从未止步,为推进装备体系化发展,适应新的战场环境,他带领团队紧跟前沿,持续创新。随着时代发展,空战模式不断演变,对战斗机性能提出更高要求。在歼-35A 的研制中,王永庆带领团队将高科技力量与设计智慧融入每一个细节。歼-35A不仅具备强大的隐身性能和飞行能力,还拥有高度智能化的信息融合与处理能力。王永庆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空战中的“组织后卫”,它能像在篮球场上组织战术一样,把战场上的各种装备联合、协同起来,构建高效的杀伤网,实现体系作战,在现代空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

除了在型号研制上取得卓越成就,王永庆在科研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。他推动总师系统管理模式改革,创新技术手段,建立数字化设计体系,大幅提升飞机设计和试制质量,缩短了研制周期。他倡导正向设计理念,构建通用研发流程,促进知识工程建设,为后续先进型号的高质量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同时,心系年轻人的成长发展,他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航空人才,让航空报国精神薪火相传。

从歼-15舰载机驰骋海疆,到新型隐身战斗机歼-35划破长空,一代代中国航空人用智慧与热血诠释着“航空报国”的初心如磐,在浩瀚蓝天书写新的不朽传奇。

【责任编辑:家正】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打印

 

关闭窗口